(一)构筑“会客商业、创意商务、文化休闲”总体布局。根据园区初步形成的集聚态势和地域特色,把装饰设计产业链建设成为发展核心,推动装饰设计、智能家居、创意建材的产业增长,构筑以装饰设计为引擎、创意设计为延展的文化产业集聚中心,引导形成1层文化商贸与2-3层创意商务以及北建材、中家居、上创意、西会客、东餐饮与南休闲的六大文化产业带的总体发展格局。
1、北建材。立足绍兴家居商贸城门户,依托区域快速崛起的家居产业规模,利用朝皇路与二环北路一线家居市场的衔接效应,在园区北侧沿街商铺主要发展创意建材,挖掘与装饰设计关联的产业链。
2、中家居。发挥智能家居的市场杠杆优势,依托现有智能家居品牌高度集聚园区的优势,在园区中部持续引入智能家居领域的不同档次,充分整合中高端客户,形成优势产业,带动装饰设计企业产值的进一步提升。
3、上创意。从园区品牌装饰设计企业高度集聚的现状出发,2-3层的创意商务继续引进品牌装饰设计企业等,带动装饰设计行业的上下游企业能充分关注园区的能级,引导越来越多的创意建材、智能家居、创意设计品牌集聚园区。
4、西会客。西区会客商业效应日益显现,成为园区发展的一块试验田。1-3层集展示、会客、洽谈、商务于一体的全新会客商业模式得到了入驻企业的验证,有待进一步发挥后发优势,推动东区文化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。
5、东餐饮。园区东侧建成了以酒店为核心的商务、连锁餐饮一条街,辐射区域市场。随着迎恩门立交桥的通车,可重点引导品牌文化餐饮入驻,辐射整个市区,提升园区文化餐饮的行业影响力。
6、南休闲。园区南侧滨河长廊一带物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河塘、景观、阳光与地理区位优势,从东西两座桥往下望时的门头效果相当理想,可以重点引导酒吧、咖啡吧、冰淇淋吧、鲜果吧、西点吧等文化休闲品牌入驻,把片区打造成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。
(二)重点发展四大产业。按照突出园区文化产业特色的要求,重点发展文化创意、文化商贸、文化休闲、文化会展等四大重点产业,明确发展导向和发展载体,全面构筑园区文化产业优势。
1、文化创意业
发展导向。文化创意业主要包括装饰设计为核心,环境设计、园林设计、建筑设计、工业设计、服装设计、广告设计、策划咨询等为补充的关键领域。
发展载体。重点安排至东区2-3层创意商务部分。着力为7幢创意商务区引入工业设计基地名称,加强工业设计企业的合理引导,带动文化产业对其它行业的渗透提升能力。
2、文化商贸业
发展导向。文化商贸业主要包括创意建材、智能家居、艺术作品、艺术用品的实体与虚拟交易,推动文化产业流通渠道创新。
发展载体。以园区沿街商铺为依托,构筑以智能家居为中心,创意建材与艺术作品等为补充的市场体系,大力提升文化商贸业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。
3、文化休闲业
发展导向。文化休闲业主要包括休闲娱乐、休闲餐饮、休闲健身、休闲养生等行业,实现文化产业与区域休闲旅游融合发展。
发展载体。以城市为中心,充分整合休闲品牌资源,加快构筑滨河生态休闲带,形成地域文化特色鲜明、优势互补、区域联动的文化休闲业发展格局。
4、文化会展业
发展导向。文化会展业主要包括文化会展服务、文化艺术商务代理服务等行业,完善会展中介机构体系,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会展市场主体。
发展载体。加快构建以11幢1层为主的会展中心,以文化广场、主雕塑广场、文化大讲堂等特色会展区域联动发展的场馆资源,建设一套中小型、中高端、多功能的会展场馆。
(三)实施“四个一批”行动计划。以打造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地产领军品牌为依托,以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契机,培育优势文化企业、组建文化产业细分联盟、推进文化会展活动、造就文化产业领军人物,推动文化产业发展“四个一批”行动计划。
1、培育一批优势文化企业。按照“有实力、有影响力、有核心竞争力”的要求,培育一批具有行业代表和区域代表的文化企业,通过跨地区、跨行业兼并、联合、重组等途径,打造一批成长性好、竞争力强、示范作用大的优势文化企业,增强园区竞争力。
2、组建一批文化产业细分联盟。按照“有主体、有实力、有特色、有带动”的要求,着力组建一批影响力大、带动力强的文化产业细分联盟,努力在优势细分产业领域形成强大品牌合力与竞争实力,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力。
3、推进一批文化会展活动。按照“有影响、有规模、有特色、有实效”的要求,组织一批精品文化会展活动,搭建绍兴文化产业对外宣传和交易的新舞台,逐步扩大文化会展活动的经济、社会效益,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的影响力。
4、造就一批文化产业领军人物。按照“有能力、有实力、有追求、有前景”的要求,着力发现并造就一批文化产业的复合型领军人物,树立行业的率先垂范作用,带领园区及区域文化企业品牌异军突起,推动文化产业实现新的生产力。